“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指的是良渚古城遗址,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规模宏大的城址城市规划完整:良渚古城遗址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都邑遗址。宫殿区位于古城中心,内城呈长方形,外郭城则包裹在内城之外,这种三重城结构展现出了高度的城市规划性和组织性,与现代城市的规划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工程规模浩大:据估算,营建良渚古城的宫殿、城墙和水坝所需土石方总量达1000余万方,如此庞大的工程需要有效地组织和调度大量的社会劳动和物质资源,没有国家形态的权力和能力很难实现,这充分体现了当时良渚社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 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水利工程先进:作为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乃至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体现了中国早期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它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部分组成,既能防洪、灌溉,又能运输,在工程的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学水平。体现文明成就: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存在,不仅保障了当时稻作农业的发展,也为城市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展现出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堪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墓葬规格差异明显: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墓葬中,不同等级的墓葬在规模、形制和随葬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贵族墓葬通常规模较大,随葬品丰富且精美,如反山墓地的12号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包括被誉为“琮王”“钺王”的玉器;而平民墓葬则规模较小,随葬品稀少且简陋。反映社会等级制度:这种墓葬规格的差异,反映了当时良渚社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少部分社会上层精英垄断了社会管理权和大量的财富,形成了以玉礼器为标志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及维护社会等级制度规范的礼制。 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玉器种类丰富: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繁多,有琮、璧、钺、冠状饰、三叉形器等,这些玉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水平。其中,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造型内圆外方,中间贯穿一孔,表面刻有精美的神人兽面纹等纹饰。玉器承载信仰与权力:良渚玉器不仅是装饰品,更是信仰与权力的象征。国王和贵族通过一整套标志身份和地位的玉礼器及礼仪制度,达到对神权的控制,拥有对王权、军权和社会资源的绝对垄断地位,统一的精神信仰也加强了国家的统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