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四季度,公私募机构秉持“看长做长、谋定后动”的理念,积极布局市场。以下是相关情况的详细介绍:仓位维持高位:截至10月12日,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仓位维持在九成高位。截至9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与8月底持平,处于年内较高水平,其中仓位在五成及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达94.1%。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涌入:Choice数据显示,本周(10月13日至17日)5个交易日中,共有51只新基金公开发行,平均认购天数为12.59天,较此前明显缩短。三季度基金积极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近12亿元,是二季度5.6亿元的两倍有余。截至10月13日,年内权益类基金的净申购金额已超34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18亿元。投资策略 公募基金:鹏华基金认为,四季度需关注科技板块内部局部拥挤度过高的问题,可关注涨幅相对滞后且基本面有积极变化的方向。长城久恒灵活基金经理储雯玉认为,A股市场的亮眼表现源于政策托底、科技突破、资金驱动三重因素,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为市场提供增量流动性支持。平安基金看好科技股、新消费、互联网、创新药等四个核心赛道的机会,认为科技股趋势方向确定,创新药板块估值有望继续修复。 私募基金:部分私募选择均衡配置甚至聚焦“逆向机会”,如煜徳投资称四季度均衡配置是较为稳妥的策略,关注稀缺性资源、煤炭、钢铁等行业基本面反转的机会,以及中国创新药出海、人工智能算力和应用等方向。星石投资则重点关注供给侧出现积极信号的服务消费、医药、处于爆发初期的人工智能、受益于美联储降息的周期龙头、业绩弹性突出的消费五条主线。也有一些私募更为聚焦,如沪上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组合目前核心持仓位是机器人板块,四季度也依然会重仓相关科技赛道。
|
|